• CN
  • EN
  • Relax, Recharge and Resume | 记狄邦课程中心升学团队2019暑期升学工作坊

    2020年03月02日 星期一
    七月流火,八月未央,狄邦教育国际课程的升学业务培训活动先后在杭州、北京、无锡三地如火如荼地展开。 

    烈日炙烤的杭州,来自杭州外国语学校、杭州第十四中学、成都外国语学校、成都树德中学、成都石室中学、深圳外国语学校国际课程中心的驻校升学团队齐聚杭外剑高中心;霸道的暑热在北京客客气气地回避了两日,人大附ICC、人大附西山、人大附朝阳、人大附通州、天津外国语学校、大连第二十四中学、东北师大附中国际课程中心的升学同事们会师北京英锐;

    而刚被台风绕过的无锡,闷热加剧,人气也更加火热,无锡一中、无锡天一中学、江阴南菁高级中学、张家港常青藤实验学校、苏州实验中学、南京外国语学校、南京金陵中学、上海交大附中IB中心、宁波效实中学、宁波镇海中学、临海外国语学校的升学小伙伴们集结无锡英锐。

    来自全国各地,平时常以“网友”相称的一百三十多位升学和课程管理老师、总部升学项目组的老师们经过暑假短暂的休整,全数回归,在三地的暑期升学工作坊中交流经验,讨论热点问题,早早地打响了2019-20申请季第一枪。集团国际课程管理团队的领导王娣,郑军,陶玉康,尤小艳,孙又冰,葛琳对此次三地的升学工作坊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,并亲临工作坊,和老师们一起参与讨论。

    每年在美加大学轮番上演的International ACAC(海外大学录取和升学协会会议)和信息爆炸的访校总能引起热议:大学如何看待预估分?林林总总的“高端”课外活动、科研项目是否能为申请加分?大学招办的CBE(Committee-Based Evaluation)是如何操作的?英美加以外国家和地区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如何选择?具体学生或申请中的疑难杂症如何与大学进行沟通?

    参会的升学老师们将会议中的“声音”悉数带回,工作坊中老师们记录、消化、提问、讨论,结合实际工作中发生的情况来调整和预判年年的新动向和新挑战。

    参加访校的老师们分享了加拿大安省、英属哥伦比亚省、魁北克省和美国几十所大学及文理学院的第一手官方材料,交流了学生在加拿大读书的体验,以及加拿大在气候、文化、生活日常、高等教育机会、国际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与美国的差异有哪些?理工型大学的教学与科研和综合型大学的工程学院有什么区别?带有宗教背景的小型文理学院适合中国学生就读吗?

    访校活动的分享让老师们收获满满,大家了解了每个大学的优势专业,软硬件的建设,为国际学生开设的支持项目等。

    案例分析申请数据无疑是每次升学工作坊中最夺人眼球的部分。每份区区数页纸的升学案例包含着师生三年间亲密无间的合作。每一个成功案例的背后,既有学生大胆的个性彰显和对大学的衷心向往,也有升学老师凭借多年经验为学生进行的规划和指导,同时,又有一份“留白”,这份“留白”连接起学生的升学和大学的招生,这份留白可以是一瞬间的心领神会,也可能是数年的苦心准备。

    凭借狄邦国际课程强大的资源和技术支持,来自全国23个课程中心,1,700余位申请人,投递到英美加澳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近500所大学的近20,000份申请化身成升学老师们强大的选校武器,帮助学生和家长分析他们在申请中的优势和劣势。“选校的合理性,匹配性,决不靠数量取胜”一直是狄邦升学团队长期坚持的理念,为的是让学生能在大学甚至更长期的生涯发展中获得成功。

    与学生相伴三年,升学老师的作用远远不止指导申请表格的填写,递送学校报告、成绩单和推荐信,修改文书用词和标点等,还有升学课上一个互动环节的设计,一道面谈中划过的灵感,一次在学生被压力困扰时的循循疏导,一封向大学沟通学生情况的邮件……看不到的工作比看到的多得多。

    毫不夸张地说,升学老师的工作日常可谓是千手观音,常常需要耳听六路,眼观八方。于是,升学课、写作课、生涯发展规划的设计开展、课堂管理和评估,升学老师的时间管理和工作技巧,与学生、家长和各部门工作伙伴的沟通,团队建设、合作等等实用的话题和行之有效的经验分享也得到了热烈的反响。先有模仿、再有创新、同时提出问题、尝试多种方案、寻求答案,老师们也在不断充电,提升技能。

    杭州西溪的夏蝉呱噪渐消,北京什刹海的荷花渐尽,无锡街巷中水蜜桃香气渐散。

    狄邦升学团队的老师们带着工作坊的收获回到各自的阵地,怀着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和信心,重新出发,开始第N个申请季的工作。

    那么,新学年,继续加油,继续精彩!

     

    eitdesign